新浪历史

非遗中国:安塞腰鼓

新浪文化

关注

本文由新浪文化综合网络资料整理编辑而成。

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气势磅礴,表现力精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安塞腰鼓是安塞三绝之一。

安塞腰鼓的形式与发展,和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是分不开的。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延河在境内蜿蜒流过,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为抵御外族入侵的边防要塞之一。

当地群众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遇到敌人突袭,就击鼓报警,传递讯息;两军对阵交锋,以击鼓助威;征战取得胜利,士卒又击鼓庆贺。随着时间的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从而使腰鼓具有更大的群众性,但在击鼓的风格和表演上,继续保留着某些秦汉将士的勃勃英姿。

安塞腰鼓从打法上可分为文鼓和武鼓两种;从表演形式上分为路鼓、场地鼓和舞台鼓三种。

文鼓是以扭为主,重扭轻打。表演达到高潮时倒提鼓箭,动作圆滑细腻,柔软活泼。扭中伴舞,舞中含扭,伴着欢快的唢呐声,将内心喜悦之情用“能劲”抒发出来,使人看了心旷神怡。

武鼓是以打踢为主,重打轻扭,动作难度大,运动剧烈,特别要求动作的整齐化和节奏感。一个人腰鼓打的如何,武鼓是衡量他技术优劣的主要标准。安塞腰鼓的艺术性也主要体现在武鼓中。

安塞腰鼓以其独特风格:豪迈粗犷、刚劲奔放、气势磅礴而闻名天下,它有机地糅合了秧歌和武术动作,充分表现了黄土地人民憨厚朴实、悍勇威武而又开良乐观的性格。

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人员多少制约。大路上、广场里、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单打者腾跃旋跨,时如晴蜓点水,时如春燕衔泥,时如烈马奔腾,时如猛虎显威;群打时则能变幻出多种美妙的图案,如野马兔越野。

安塞腰鼓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刚劲激昴,剽悍豪放,气势磅礴,浑厚庄重,铿锵有力,威猛刚烈,舞姿优美,流畅飘逸等特点,保留了古战场上那种不畏强敌,勇往直前,征服和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以及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和献身精神。虎劲,是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牛劲,是陕北人个性特点的综合反映。

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加载中...